吉林省老年大学欢迎您!
网站搜索:
满族岁时节令

发布时间:2019-10-14 11:09   来源:王洋

   满族的岁时节令风谷,是在与汉族文化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,既有中原文化的影响,又有本民族自身的特色。

   春节,民间俗称“过年”,一般从农历十二月(腊月)廿三起,就开始筹备了。如东北俗谚所说:“二十三灶上天、二十四写大字(对联)、二十五扫尘土,二十六备年肉、二十七杀年鸡、二十八把面发......”,几乎天天在“忙年”。二十三这天俗称“过小年”,是送“灶王爷”上天的日子,满族人也与汉族一样祭灶,吃灶糖。随后的几天都是在打扫房舍和备办年货。按照民间的说法,正月初一至初五这几天忌动刀剪,所以东北地区满族在除夕之前就已把这几天要吃的东西切好备好,如粘豆包、猪肉、饺子等,然后放在缸里冷冻保管,以备食用。至除夕这天吃完早饭后,开始贴对联、福字、窗花,挂笺,并在房前竖起数米高的灯笼竿子,备好红灯,准备天黑后点燃悬挂,一直要到正月十五以后才拆除。下午全家吃“团圆饭”之前,要先备一桌酒菜,由男人抬到祖坟去祭奠历代祖先,然后把写好的“谱单子”挂在西墙祖宗板下,并在前面摆好祭器和供品,全家向祖先行礼后入座吃饭。因为吃这顿饭时外出的家人都已归来,阖家团圆,所以叫“团圆饭”。所吃的菜肴,无论贫富都必须有鱼,民间称为“三十儿没鱼不成席”,以此寓“连年有余”之意。

   天黑后,各家各户红灯高挂、鞭炮齐鸣,至午夜“接神”后,全家同吃“年夜饭”(煮饺子),晚辈向长辈行礼拜年,长辈则向拜年者赏“压岁钱”,随后晚辈再去至近亲友家拜年。次日早饭后,人们都换上新装,走家串户向新友拜年。初二、初三日,已婚妇女随丈夫回到自己娘家拜年。正月初五日民间称做“破五”,必须吃一顿饺子,表示“过年”至此结束。但在旧时观念上,直至正月十五甚至整个正月都算做“过年”。

   此外,满族人在其他节令也有一些很有趣的风俗。如正月十五“蒸面灯”,以此预测一年各月份的气候;正月二十五“填仓”,祭祀仓神,祈祷一年五谷丰登;二月初二“领龙”,用小灰(高梁秸烧的灰)从井沿撒至自家房前,意在求得风调雨顺;清明节“插佛朵”,用柳枝糊上彩色纸条和布条,为死去的家人祈福;端午节讨“百家线”捻成“线锁”戴在小孩脖颈和手脚腕上,以辟邪求福;七月初七女孩“乞巧”,祭“笊篱姑姑”,以求自己心灵手巧。近年来,随着国家民族政策的全面落实,还出现了一个由各地满族同胞自发形成的节日—颁金节。“颁金”是满语“诞生”一词的译音,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天聪十年(1635)年农历十月十三日,皇太极正式传谕将本族名称由“女真”改称“满洲”,标志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初步形成。近十几年来,每逢十月十三日前后,许多城市和满族自治县的满族人都要举行庆祝活动,以族胞联谊、文艺演出等形式庆祝自己的节日。


学校地址:吉林省长春市普阳街2480号 网址:http://www.jlslndx.com
办公室:0431-87604605 报名咨询:87604607 传真:0431-85625499 邮编:130011
厦门泰博科技有限公司 : 提供老年大学管理软件与网站技术支持
备案号:吉ICP备06006111号-3

吉公网安备 22010602000589号

您是网站第 22265698 位访客